这几个育儿误区你踩过几个?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相信很多妈妈都会向家里的长辈、身边的孕妈、母婴店的导购等,讨教各种育儿经验。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,虽然是对孩子的关心,但有些可能并不科学,甚至是误区。今天福州产后康复中心为大家总结了几个比较常见的误区,希望妈妈们擦亮眼睛,学习并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,避免掉坑。
误区一:
枕秃、夜里睡不踏实、出汗多、囟门闭合时间晚是缺钙
枕秃是最常被认为缺钙导致的症状了,但事实上枕秃主要跟宝宝躺在床上反复转头、摩擦枕部有关系。另外还和新生儿的毛发生长周期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睡不安稳是宝宝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,胃肠道不适、长牙、温度变化、情感需求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睡觉不安稳,大多与缺钙无关。
出汗多和宝宝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生理特点有关,随月龄增加会逐渐改善。而且还可能是宝宝铺、穿、盖,太多所致。
婴幼儿前囟门一般在 18~24 个月时完全闭合,还有个别婴幼儿会于两岁后才闭合,与缺钙并没有直接关系。但如果孩子缺乏维生素D的话有可能引起佝偻病,从而导致闭合延迟。
Tips:正常来说,如果孩子每天能够入足够的奶量,辅食或正餐也吃得很好,体重稳步增长、精神状态也很好。那么,食物中的钙含量就足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,也就无需再额外给孩子补钙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指出:13~24月龄幼儿每天奶量约为500ml;2~5岁儿童建议每天饮奶300~400ml。
不爱喝配方粉的孩子,可以尝试喝鲜牛奶或酸奶,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奶量上的缺失。
过量钙的补充会干扰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,会导致锌元素、铁元素缺乏,严重过量的还会导致肾结石。所有营养素都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,而是优先从食物中摄取。只有当无法从食物中摄取足量的营养素时,才能考虑用补充剂来补充不足。
误区二:
头发偏黄、免疫力差、食欲不振,是因为缺锌
以上这些问题都不是缺锌的典型表现,其他疾病可能也会出现,甚至环境、气候、心情都可能引发这些症状,不一定是缺锌导致的。
判断孩子是否缺锌,需要参考世界卫生组织(WHO)等权威机构推荐联合使用的生化指标(血浆 / 血清中的锌含量),同时,还要结合日常膳食中的含锌量,以及儿童发育的一些功能性指标(比如是否存在生长发育迟缓)进行联合评估。
其实,只要饮食均衡、没有其他影响锌吸收的疾病,宝宝基本上不会缺锌。
Tips:对于0-6月龄的婴幼儿来说,可以通过母乳或配方奶来获得足量的锌。
6-12月龄的宝宝每日需要锌3.5mg,每天保证600-800ml奶,再加上一个鸡蛋,一个巴掌大小的红肉(约1两)可以满足每天的推荐量。
1岁以后的宝宝每日锌推荐摄入量是4mg,在之前的饮食基础上,多给宝宝准备些海产品和坚果类食物,比如牛肉、生蚝、鲈鱼、蛤蜊、基围虾、扇贝,或是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。
如果担心宝宝缺锌,一般含铁高的食物含锌量也不少,不妨让宝宝多摄入一些动物性食物,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供给。
当然了,通常不缺锌并不代表“不缺”,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明显的疑似缺锌的表现,如反复皮疹等,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,确定是否真的缺锌。如果是,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,额外给孩子补充一些补锌剂。
此外,有一种情况一定要补锌,那就是腹泻。
有充分证据显示,在腹泻时给宝宝补锌,能够显著降低腹泻的程度、缩短腹泻的进程。
由于急性腹泻时通过便便的锌丢失增加,从而导致体内锌缺乏,而锌缺乏则使肠道通透性增加,肠道受损黏膜恢复缓慢,免疫功能低下,使腹泻反复复发,形成恶性循环。
因此,世卫组织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共同推荐:宝宝腹泻时每日补充20mg锌(6个月以内的宝宝腹泻期间每日补充10mg锌),共补充10-14天,可以有效减少腹泻严重程度,缩短病程。